Published on

Values

Authors

最近看了一个小视频,里面讲了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,所谓三观。三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不过差不多在大学毕业的时候,每个人的三观基本定型。这三观意义重大,决定了未来了求职、升学、择偶,包括其余重大的决策。

价值观

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,三观不合,进而 “友尽” 的。三观不合其实非常普遍,举个例子,拿 “价值观” 来说,价值观通俗点来说就是:

你觉得什么更有价值?

就这么简单。

当你有闲暇时间的时候,你是选择打游戏、逛街、看电影,还是读书、旅游、健身?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,没有孰优孰劣,但是这正体现了不同人的不同价值观。

时刻记住:你认为更重要的事情,就要立刻现在马上去做。而那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,不能成为占据你太多时间的主角,仅仅应该是一个过客。

grow-a-little-everyday

看到这张图让我想起那句话:

人们总是缺乏长期一点点进步的耐心,在经历一次次没有短期内获得明显改变之后,就会放弃努力

世界观

世界观,并非是客观世界是什么样子的,而是客观世界在你大脑中形成的印象是什么样的?

说到这里,让我想起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一书中提到的,要警惕我们带着的看待这个世界的有色眼镜。这样说起来有点不好理解,举几个例子来展开就容易理解很多。

  1. 你自己生活在小山村/生活在自己小时候所在的城市,从来没有到过其他地方,那么你会认为客观世界就是这么大,客观世界就是这样的。但世界远比你认识的要大,要丰富;这就是你认识的世界,和真实世界的巨大差异。
  2.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童年、少年、青年、中年,不同的经历也会导致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不同,曾经你在某个饭馆吃到很难吃的菜,你就会在以后很长时间里,拒绝去这个饭馆吃,包括会将这个结论传递给其他人,即便这个饭馆已经换了老板,换了员工,仍旧很难打消你的担忧。
  3. 从身边人的口中得知某些地区的人很吝啬或者爱偷东西,你本能地会对这些地方的人带上有色眼镜,当见到这些人的时候就会给他们分类:吝啬/爱偷东西的人就这样,你看好了哈。

大脑中的世界,和客观的世界,存在很大的不同;甚至当我们脑中没有一个特定概念的时候,都无法认识到世界中还有这类事物。

时刻警惕并反思:我认识的世界,是真实的世界吗?

人生观

所谓人生观,在我看来就是如何看待和理解人的一生,比如人活在世界上是快乐的还是悲苦的,悲欢离合,生老病死,一生中会经历很多如意和不如意的事情。

人生是有时间刻度的,而时间具有单一方向性,我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后,当我独处的时候,就会告诉自己:时间是一次性的,一旦错过了此时此刻,在人生中将再也无法找回这个时刻,做当下最重要的事情,不要浪费时间。


酒逢知己千杯少,话不投机半句多。

找到三观一致的伙伴,一路通行,是幸福的;但于我,人,终究是孤独的。人生总有一些夜路,需要一个人走。

与其苦苦追寻想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,不如把自己的三观调整,优化,修炼自身,享受一个人思考的快乐,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构建、创造,去经历去感受。

最近在路上想到这样的一个感受:其实人生就是感受和体验组成的。